用小品记录生活
■ 北京 王凤岐
我今年68岁,从小就喜欢写剧本、演小品。退休后,我把更多时间投入创作。我们小品队2008年成立,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我觉得把社区里看到的、听到的故事改编成小品,带着邻居把身边的事情表演出来,意义更大。
抱着这个想法,我开始写剧本。因为不会用电脑,就写在纸上,家里人、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誊在电脑上。到现在,已经写了160多部剧本,很多被排成小品,这让我很高兴。
我写的小品内容来源于社区里的真事,比如尊老爱幼、反家庭暴力、反金融诈骗、垃圾分类、大杂院、孝顺老人等,都是我平时观察得来的。
小品队现在有25个人,主要是退休的社区居民,还有一些孩子。最近,我们在排练小品《当你老了谁来管》,讲的是孝顺老人的故事。演员有8个人,都是常年跟我一块排演的居民,最大的已经82岁。下个月我们要演出了,现在大家磨合得不错。
街坊们在一起演小品后,我发现社区里邻居之间感情更浓了。我是2007年搬到现在这个社区。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因为我一直住平房,搬进楼房后,邻居之间来往少了。我就写了两个小品,其中一个是《要和陌生人说话》,讲一个居民从平房搬进楼房,开始时不愿意和邻居说话,后来他们家着火,邻居帮忙救火,最后大家感情很和睦。演出后,很多人有共鸣。
我经常和队员说,咱们演小品,只要用心用情,老百姓就一定会欢迎。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带着大伙儿一直演下去。
(本报记者 彭训文采访整理)
社区服务暖暖的
■ 江苏无锡 张海燕
我今年60岁,之前在本地一家工厂上班。从工作岗位退休后,我选择居家养老,和老伴一起在家生活。
平时,我常去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清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里的电视、桌球、乒乓球、棋牌等一应俱全,能满足我的各种休闲娱乐需求。除了提供活动场所,服务站还时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如组织看电影、练书法、制作手工艺品等,还会带我们出去旅游。服务站工作人员态度亲切,只要一个电话,他们都会积极帮助、尽力满足,让我感受到社区公共服务的暖意。
在饮食上,社区提供的老年助餐服务很方便。有时不想在家开灶做饭,我就去社区助餐点吃饭。助餐菜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10元钱左右就能吃到两荤一素一汤。饭菜也很清爽,符合本地人的口味。助餐点还会根据我们的意见更新菜单,每天来社区助餐点吃饭的老人很多。
要想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我每天起床后会出门锻炼身体,日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节奏。社区卫生站时常开展义诊,我会去那里测量血压血糖,并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
居家养老让我在熟悉的环境里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街道及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有力度、有温度,覆盖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多方面,为我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我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很满意。
(本报记者 丁美栋采访整理)
感谢照顾我的“亲人们”
■ 海南海口 周琼英
我家住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甲新社区,我今年78岁了,过去压根就没仔细想过养老这事。
我曾被政府确定为贫困户定点帮扶,2019年顺利脱贫。政府出资帮忙盖了水泥房,结实又敞亮。不光如此,帮扶责任人还自掏腰包,帮我买了彩电、电磁炉、热水器……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那时想做个饭、洗个澡还得拾柴火烧灶,现在就是按个电源开关的事儿,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最让我切切实实感到幸福的,要数长者饭堂。2018年7月,社区成立了养老服务中心,从生活护理、精神慰藉、陪同医疗等方面帮助我们,同时还建了长者饭堂,周一到周五提供餐食,普通老人一餐5元、贫困户一餐2元、特困老人吃饭免费——真的是吃喝不愁啦!甲子镇虽然小,养老服务却做得一顶一好哩!
政府还发放了一些智能化养老设备。比如在我的床头,就有个联网的一键呼救按钮。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按下按钮,很快就会有人过来帮助。此外,还有志愿者组织我们去做体检,根据体检结果量身定制康养方案。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我的身子骨还健朗,有空的时候还干干农活,种点菜,送给平常探望、照顾我的“亲人们”。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是每一天都很舒心!
(本报记者 孙海天采访整理)
“幸福大院”,幸福生活
■ 内蒙古包头 刘尚荣
有时难免会感慨,我一个大山里长大的人,年过七旬还能住上楼房,过上如此安心、静心、舒心的晚年生活。
以前住在平房里,一到冬天到处漏风,还得烧炉子。现在住进“幸福大院”的楼房里,不仅冬暖夏凉、生活便利,配套设施和养老服务也十分完善。而说起这些变化,就不得不提几年前的搬迁。
2016年之前,我和家人一直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白菜沟嘎查的山沟里。那是我土生土长的故乡,即使交通不便、生活单一,但我早已习惯,从没想过离开。白菜沟嘎查一共100多户常住人家,50%以上都是老年人。
2016年,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易地搬迁政策,而我们所住的地方恰好在搬迁范围内。来到“幸福大院”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草原书屋、党建驿站、娱乐室、健身活动室、党员学习实践基地、共享菜园……“幸福大院”里的配套功能室一应俱全,闲来无事大家一起下下棋、看看书、跳跳舞,茶余饭后的休闲,已经成了我们每天最期待的时光。
嘎查“两委”班子工作人员最了解我们这些人的心思,知道我们离开一亩三分地就“手痒痒”,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共享积分农场”,我没事在这里耕耕地、浇浇水,还能赚积分,又找回了以前住在山里的感觉。
(本报记者 翟钦奇采访整理)
乐享“舌尖上的温暖”
■ 福建泉州 王光地
我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的村民,之前在镇里一所中学教书,2014年4月退休,今年69岁。
退休后的生活充实、快乐:种田种菜,养鸡养兔,还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在我看来,最大的快乐是参与推行了“免费午餐”活动,而且一干就是10年。
提到“免费午餐”,要从我们村的门球队说起。嵩溪村有个老人协会,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组建门球队去各地比赛是其中一项。门球队20多人,在县老体协教练的培训下,到市里比赛都拿过不错的名次。有一次训练时,十几个老人玩得起劲,可到了午饭时间,家远的老人不得不回家吃饭,耗时耗力,还会影响家人。那时,我们就琢磨,何不找个地方一起吃饭?吃完继续打球,免得住得远的队员来回跑。
于是,几个老伙计分好工,说干就干。在一些爱心企业、人士的捐助下,“免费午餐”开始了。食堂建在嵩溪村老年活动中心一楼,一周7天供餐。老人们上午来中心参加活动,中午留下吃个饭,特别方便。从起初的十几人,到现在平均每天两三百人,越来越多老人乐享舌尖上的幸福。
一顿午餐,温暖了老人的胃,也凝聚起爱老敬老助老的合力。随着参与“免费午餐”的老人增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这一举措,带动全镇7个村开办老年人助餐点,嵩溪村获评全国“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工程”示范基地。
我认为,老年生活一方面要有所乐,另一方面还要有所为。我的孩子们十分支持我参与这些活动,每当我给孙子孙女讲起“免费午餐”这些事,他们都会点赞。
(本报记者 史志鹏采访整理)
养老变得更“智慧”
■ 河北石家庄 董红德
24小时监测心率、呼吸等信息;不小心摔倒或者晕倒,会有警报发送到系统平台,随即有人来现场……如今,人在家中坐,就能享受到智慧便捷的养老服务。
我是中铁六局的退休职工,今年82岁了,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孩子在外头工作,家里就我和老伴。本来得请保姆,或者去养老院。但近年来,咱新华区建设智慧养老平台,特别是民政部门还对我这样的高龄或者孤寡老人家里进行“家庭养老床位”改造,包括安装扶手、添置轮椅、地面防滑等适老性改造,以及信息化改造。
看看我的床垫,还有身上的腰带,里面包含智能传感器,床边有360度可旋转摄像头、一键呼叫等设备,这些设备实时监测我的身体状况。新华区还建设了智慧养老平台,我的姓名、具体家庭住址、健康疾病情况等信息在平台上都有电子档案。
假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摁下SOS呼叫设备,指挥中心会接到报警电话。了解具体情况后,指挥中心会派医务人员上门救治并通知家属,并根据实际情况拨打120,及时救治。从接到报警到人员上门,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当然,智慧养老不只是应对突发情况。在“智慧养老”微信小程序上,我可以在线呼叫日常服务项目,如保洁、通下水道、按摩、送饭等。小程序里字号非常大,适合阅读。
有时候和老伴感到孤独了,也可以在手机上下单“精神慰藉”,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陪我们老两口聊聊天,非常方便。有了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我们的晚年生活安心舒适不寂寞。
(本报记者 张腾扬采访整理)